3月15日,南坪会展中心人流如织,这里正在举办2019年重庆市“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在会场的一角,一支由老师和学生组成的队伍引人注目,他们是来自我校法学院的教师与学生。周围的民众不时走上前来咨询相关法律问题,这支法律义务宣传队伍从1999年开始就深入城市社区、乡镇村落进行普法活动,一干就是20年。
发展与学生同行
1999年,法学院建院初期,本着宣传法制、锻炼学生的理念,这支法律义务宣传队伍就诞生了。
将学生实践、普及法律、服务社会融合并不是一件易事,当时这支队伍化压力为动力,积极协调各个单位,努力致力社会法律服务,二十年如一日,从城市到乡村,南坪、解放碑……甚至四川仪陇都留下他们的足迹;“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12.4”国家宪法日、寒暑假三下乡……都有他们的身影。
实践教学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阐释,正如讲授国际商法的张霞老师所说:“法律是需要实践的,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支队伍主要由我校法学院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诉讼法等专业的基层教师与大三的学生组成,首先由学生来解决民众提出的法律问题,当学生不能解决问题时,老师会站出来帮助学生,师生一起解答民众的疑惑。20年来,他们默默的为民众服务,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消费者权益、合同、婚姻、遗产等问题是民众问得最多的问题,也是他们解答得最多的问题。
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在每次的一问一答间,学生获得了宝贵的实践锻炼机会,加深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坚定了用专业知识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职业信仰,教师也实现了他们教书育人,用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
“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事情,锻炼学生,服务社会。进行法律宣传,扩大法律的影响,让百姓了解中国的法律制度,维护自己的权益,让民众更加遵纪守法,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是法学院王建萍老师对于这项活动的评价。
传承与使命并存
“过去的十年里,我每一年都带学生来参加法律服务活动,包括法律义务咨询、法律援助、普法讲座和法制宣传等等。”曾经的“老队员”、原法学院教师李莉莎如数家珍,她言语中的那些学生现在已经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从事着播种法律种子和传播法律文化的工作。“‘徒法不足以自行’,普法任重道远。法学院师生们二十年如一日,为民众提供免费法律服务,为中国法治建设事业做贡献,意义重大,令人感动!”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林璐说。一批批优秀的学生从这里出发走向社会、走向法治战线,在公检法机关、律师事务所、政府机关以及企事业法务机构等从事法律事务,为推进中国法治进程戮力前行。
焦海洋,是这项事业的新接班者之一,作为法学院2017年新引进的教师,武汉大学法学博士毕业的,他已经跟随着学院进行了两次这样的活动。他谈道,这样的活动不光让民众熟悉相关的法律知识,能够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还能够给学生一个锻炼机会,让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把自己的法学知识用于解答民众的疑惑,老师们也能得到收获,知道百姓关心的是哪些问题,对教师自身科研和教学都有帮助,作为“新来者”的他觉得法学院的这项活动能够延续下来是值得称道的,他表示还将把这项工作继续下去。
独艳与群芳渐满园
“这是一种资源整合,也是一种尝试,我们在举办活动方面有优势,而在专业领域法律普及方面,高校的教师学生等是专业人士。”共青团南岸区委员会副书记陈虹宇这样讲到。多年的法律宣传活动都是南岸区与重庆工商大学等高校协同参加,在未来,还将会有更多政府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参与这次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才能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我校参与法律护航的教师正是如此,他们以身示范、以德育人、服务社会,积极地投身于国家社会的法治建设,他们不仅是三尺讲台的耕耘者,更是社会法治建设的奠基者,传播法律思想,传播法律文化。并以此影响更多的社会机构和团体关注参与法律知识传播与法治建设实践。
二十年的法律护航,更迭的是一批批莘莘学子,更替的是一茬茬授业传道者,不变的是培育学生、服务社会的初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们不光为学生解惑,也会社会民众解惑,献身法治、不求回报,正可谓“法律护航二十载,立德树人守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