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加贵,云南省广南县莲城镇北宁中心学校落松地小学教师。38年来,他用自己的善良、坚持和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只身撑起了整所学校,既是教师,也是保姆和炊事员,用知识照亮了孩子们的前程。38年来,他不仅是孩子的好老师,还是村民的好帮手,与村民风雨同舟、克服困难,帮助村里走上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
————————————————
落松地村,地处云南省广南县莲城镇,这里四面环山,曾被称为“大山禁区”。1986年,落松地村还是一个没有名字的小寨子,因为麻风病人长期在这里集中隔离治疗,所以成为人人避而远之的“麻风村”。这一年20岁的农加贵来到这里,成为落松地小学的第一位教师。他将最美的青春献给了曾经的“麻风村”,并在这里一干就是38年。
闯进“大山禁区”
20世纪50年代,麻风病盛行,染上麻风病的人全身流脓流血、瞎眼、歪嘴、断肢、跪着爬着走路,触目惊心。直到许多年后,长辈都还会用“再不听话就把你送给赖麻风”这样的话来恐吓小孩。当时染上麻风病的下场就是被驱逐,在远离村子的地方独居,家里的老人小孩都不能幸免,那就是一群被乡邻抛弃的人。直到1957年,为了避免疫情扩散,也为了让这些被同村抛弃的人有一个安身之所,县政府将麻风病患者集中在此地康复治疗。当时这里有汉、壮、苗、瑶、彝5个民族共56户180多人,其中患者80余人。这个“特殊群体”,由于自己或家人是麻风病患者,走到一起,形成了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大家庭。当时麻风病人集中居住在这里是有严格界线的,平时除了县皮肤防治管理站的专业医生到村口的专用点发药外,没有人敢走近“这个村”,也不允许村民擅自外出,这里便成了外界人眼中可怕的“禁区”。
1986年,落松地村的麻风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治疗,人们不再受病魔折磨,重新燃起了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于是大家团结一心,不等、不靠、不要,自力更生建成了自己的美丽家园。可是新的问题来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适学人数的不断增加,孩子就学成了最大的问题。深受病魔残害的村民,比村外人更加盼望孩子读书成才。经过集体商量,村民打算借用村口门诊部一间土坯房做教室,寻找一位“识字”的人来教孩子读书认字。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找一个人来给人人厌而远之的麻风村孩子上课又谈何容易。却偏偏有这么一个人,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来到这里,成为这里的第一位教师。这个人就是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楷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并在2017年全国道德模范表彰会上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的农加贵。
1986年9月,农加贵走进了这个村,当他看到这里的村民——眼睛是斜的、嘴巴是歪的,有爬着的、有跪着的……第一想法就是掉头跑,可是看到老人那一双双失望的眼神、孩子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直到现在回忆起来他的心里都会隐隐作痛。怀着复杂的心情,最终农加贵还是留下来,成了一名代课教师。
用知识照亮村庄的希望
这里的孩子格外好学,但是到了小升初时却没有学校愿意接收。为了消除偏见,农加贵四处奔波,向上级反映情况,最终学生全部顺利通过健康体检升入初中。
最初在落松地小学,农加贵每月的代课费只有19元。为了留住这位教师,村民就自发集资每个月给农加贵35元工资补贴,并用锅蒸过之后才交到农加贵的手里。农加贵说:“35元钱虽然不算多,但情义很重,它是从乡亲们的生活费中挤出来的,我必须好好教书育人。”此外,当时村里还划出半亩稻田和1.5亩苞谷地给农加贵种植,补贴生活,这些都让他甚为感动,也坚定了他留下来的决心。
38年来,农加贵一师一校,坚守在落松地小学,媒体称赞他是深山里的“明灯”,是暗夜里的“启明星”,是优秀教师的典范……他却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唯一自豪的是,在自己的努力下,落松地全村的孩子,一个不少都读过书。
乡村小学条件艰苦,最初只有一间土坯房教室,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村民自发集资新建了80多平方米的两个土木结构教室。这些年,国家各项扶持政策接连不断,学校盖起了四层小楼,修建了操场,还安装了各种教学设备,硬件设施大为改观。今天,“麻风村”的阴影早已不再,这里成了芬芳扑鼻的“桃李园”。38年来,农加贵送走了12届学生116个孩子,他们走到了山外的工作岗位,成了公务员、医生、教师、警察、企业管理者……
村民身边的“好帮手”
38年来,农加贵无私奉献,与落松地各民族村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结下了唇齿相依的感情,与当地各族群众一道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他在落松地村民的眼中是这样的——
他是一名优秀教师。为解决孩子读书问题,他一人教学两个班;为解决第一届学生毕业升学问题而起村名;带领第一届学生到县城参加小升初考试;送学生到县城读书,每月为他们送去生活费。对于麻风村来说,许多孩子都怀揣着长辈一生未能如愿的梦想走出寨子,落松地小学也因此而得名。自接下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这个担子后,农加贵除了认真教书之外,还是学生的保姆和炊事员。实施“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后,农加贵更加繁忙,他每天在教室与厨房之间来回不停地奔跑着,早上7点钟起床给学生煮早餐,早上8点开始上课,中午11点下课后,他又带着几个年龄大一点的学生烧火做饭,每餐两菜一汤。但农加贵没有叫一声苦,也没有跟上级提出要一个帮手。
他是一名群众通讯员。村民要读信写信、村组长要写通知、阅读农用机械使用说明书都要请农加贵帮忙。
他是一名电器修理工。农加贵除了教好书育好人,不仅没有远离群众,也没有惧怕麻风病,而是主动走进村子,热心地为村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村民家中电扇、电视、收音机坏了,都抱给他,农加贵从不因工作忙碌而推辞,一有时间抓紧帮忙修理,且从不收取费用,配个零件也是他自己掏钱购买。
他是一名义务采购员。由于受疫情限制,不允许村民擅自外出,要购买家用电器、生活用品、农用物资,全部依赖农加贵帮忙。一到休息日,农加贵摇身变为采购员,把为村民采购的物资送进每家每户,而租车钱都是他默默垫上的。
他是一名打通致富路的工兵员。进村的那条路是2002年政府资助一点,当地村民投工投劳,顶着寒风酷暑挥洒汗水硬是在陡峭的山腰上开凿而成的。山上开路,开山炸石无可避免,村民没文化,不懂爆破技术,于是农加贵又成为他们的工兵员,一放学他立即赶到工地,钻炮眼、放炸药,引爆炸石,随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学校,好几次连饭也吃不上,但为不耽误大家的劳动,他从不抱怨。
2011年,农加贵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在入党申请书中这样写道:“我是一个喜欢上进、不甘落后的山村小学教师,人生的意义正如张海迪所言,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我深深地懂得共产党员意味着拼搏、奋斗,我入党只是为了更直接地接受党的领导,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农加贵不仅是一名优秀教师、道德模范,而且是落松地村民族团结进步的引路人。如今,落松地小学成为广南县教育示范基地,新入职教师都要来这里接受教育和洗礼。落松地村也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村民以多民族团结互助、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个人勤劳实干、自力更生的韧劲,把当初几乎与世隔绝的“麻风村”打造成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活宽裕的“幸福小村”,民族团结之花在村中绚丽绽放。
落松地村和落松地小学“蝶变”的故事还在继续,相信会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中国教师报记者 褚清源 综合整理)